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成立于1947年,是隶属于卫生厅的准厅级事业单位。1975年10月10日,医院成立科教处,全面负责全院科研、教学等工作;2001年教学办公室成立,隶属于科教处;2004年正式剥离出来成立了教学处;2012成立教学处党支部;2024年11月正式更名为教学部,支部名称随之变更。50余年来,教学部持续推动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现已形成集院校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于一体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四生”一体化管理的“大教学”新模式。
教学部现下设9个行政科室(教务科、学生管理科、就业指导科、学生团委、临床培训科、宿舍管理科、研究生管理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综合科),职工44名。设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拥有30个学位点,21个教研室,37个教研组;博士生导师8人(内医博导入库6人:丁海涛、赵贵君、徐永胜、俞兰、吴日乐、王举;内大博导1人:俞兰;武汉大学联合博导2人:孙德俊、赵兴胜),硕士生导师121人、174人次(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267人;兼评正(副)教授59人(教授47人,副教授12人);现管理学生1639人(本科生846人、研究生562人、规范化培训学员149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4人、专科生48人)。历年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882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237人、研究生1890人、规培生807人、博士生79人。教学管理人员及临床教师历年累计申报省级、院级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百余项,发表教育教学类论文近200篇;学生申报科研创新、创新创业、英才培育等各类项目80余项。
一、教育教学发展沿革
本科生发展建设:作为自治区医院,我院与区内两所高等医学教育学府有着深厚的历史交集,其教学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2009年医院通过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评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在2010年8月正式挂牌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内蒙古医学院)的临床医学院,2017年6月挂牌成为包头医学院内蒙古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也逐步由“两段式”培养扩展至全阶段培养。
研究生发展建设:2002年和2007年,我院先后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内蒙古医学院)和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培养基地。此后,为提升我院办学层次,全面提高临床医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2014年6月,时任孙德俊院长、赵兴胜副院长亲自赶赴武汉商洽合作开班事宜,并于8月12日成功签约,成为“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2016年8月,时任孙德俊院长和赵兴胜副院长受聘成为武汉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自此突破了我院无博士生导师的困状。2024年我院6名职工成功入库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库人员。
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建设:我院于2013年成为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成为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当时自治区唯一一家集全科、住培和专培为一体的基地。 2024年,我院开始承担公卫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训工作任务。至此,我院成为全区唯一一家可同时培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和公卫医师的医疗机构。
二、教学条件
医院建有教学楼(2016年落成,2017年投入使用,整体建筑六层,面积共13000多平方米)、图书馆(中外文图书10万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室、临床示教室、篮球场、活动中心、餐厅、宿舍等教学基础设备设施,一应俱全,满足医、教、研综合一体发展及教育教学需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教学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位于门诊楼12楼,面积2105.61平方米。中心设有20个培训室、3个专业功能室,配备3600多件各专业培训模具仪器,固定资产3500多万,可开展多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和比赛。拥有全科医生临床思维系统、智能化高级生命支持训练教学系统、综合穿刺虚拟训练系统、高级综合儿科模拟训练系统、腹腔镜手术模拟系统、心血管手术专科培训模拟器、虚拟标准化病人系统等高端模拟设备,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教学。
培训、考核基地:中心目前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临床类别)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国家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培训基地、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基地。每年培训及考核学员15000余人次,培训量45000余人·学时/年。承担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等各级别考试,以及自治区孕产妇新生儿技能竞赛等比赛。

培训
考核
比赛
三、教学资源
医院编制床位2900张,开放床位2700张;设职能处室17个、临床医技科室69个。另有直属事业单位3个(内蒙古自治区老年医学研究所、内蒙古医学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附属卫校)。正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987名,其中高级职称1546名、医学博士218名、医生1249名、护理人员2359名、医技人员233名、药师12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26名;自治区“草原英才”54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5个,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76人。现有自治区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7个,其中医学工程科为全国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骨关节科、儿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研究所4个,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3个。近三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28项,发表SCI论文138篇,核心期刊435篇;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奖100多项,其中孙德俊教授的“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慢阻肺易感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加快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及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2022年5月双方签订医教协同战略合作协议,医院加挂“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牌子,携手探索医教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篇章。同年挂牌“内蒙古医学科学院”,并与北京友谊医院签订了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同时在院内加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协同中心,开启“一体两翼双引擎”战略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四、取得的荣誉
教学部党支部曾荣获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2023年度坚强堡垒支部、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2023年度“堡垒支部”、自治区卫健委“最强党支部示范点”“最强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重量级奖项7次,获得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次,院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次、“一类标兵组织”7次;获自治区卫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次,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6人次,“优秀共产党员”26人次;取得党建各类活动竞赛集体奖6项、个人奖40余人次。
内蒙古临床医学院曾荣获学校“学生目标考核突出单位”“学生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共青团工作考核实绩优秀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临床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集体奖百余项。
教师荣获“优秀基地负责人”“优秀管理者”“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基地主任”“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教师楷模”“师德标兵”“优秀临床实践带教教师”“临床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荣誉,以及岗位胜任力竞赛、微课比赛、教师课堂教学技艺比赛、临床实践教学教师讲课比赛等赛事奖项1350余项;为医院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指导的学生曾荣获“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省级金奖,“规划人生 赢得未来——内蒙古‘农信杯’2019年自治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希望之星”,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全区一等奖、“新途径杯公务员模拟大赛全区三等奖”、自治区锦标赛撑杆跳第三名、自治区人文知识竞赛个人赛三等奖等众多荣誉。